扫码购物

请用微信扫一扫购物

热线电话
152 9152 5458

手机扫码访问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深刻认识高技能人才的战略价值

日期:2025-02-19 08:37:59浏览量:

  如何落实好党中央把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作为国家战略人才的重大决策,是新的历史时期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了有效地培养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需要对高技能人才的价值和地位有深刻的认识★◆。

  (作者曹晔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授,孟庆国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

  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是国家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科技创新力量和战略人才。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加强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需要更多顶尖科学家、卓越工程师和大国工匠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配置、高质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质量的经济循环。高技能人才是技术技能人才中的高端人才、顶尖人才,是职业教育培养的精英人才,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质量供给,也是人力资本的高投入,是我国中产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解决国家重大■★◆“卡脖子★★■■★■”工程、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国防重大项目中与科技人员共同攻关◆■◆■◆★,在技术技能上◆◆◆、解难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出重要贡献◆■★◆◆■,是通向成功的不可或缺的桥梁。

  传统的人才类型分为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四类。在我国,技术人才还不是一个独立的人才类型,往往与工程师合称为工程技术人才,与技能型人才合称为技术技能人才。科学家的工作侧重研究◆■★★■,发现科学规律,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工程师的工作面向应用设计工具/描绘蓝图,侧重设计◆■★◆■,解决◆■◆“干什么”的问题★★◆■;“大国工匠★★◆◆■◆”的工作侧重制造,加工出应用所需的产品,解决★◆★■“怎么干”的问题。高技能人才的作用是实现图纸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再创造、再创新,成为高质量的创新产品和高端产品。因此,科学家、工程师、技师这三类人才,是人才链上三个重要环节◆◆■■,缺一不可◆■◆。否则,就难以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的高质量的产品。

  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不仅需要一大批设计师、工程师、高级管理人员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也需要一大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来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可见,没有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者大军,科技创新链条就不完善★★■★■,就无法解决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科技创新的价值就难以实现,先进的研发成果和技术装备就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就很难真正落到实处。

  正因如此,国家提倡职业教育培养现场工程师。现场工程师也被称为现场应用工程师(简称FAE)■★■★■■,就是应用所学科学技术和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在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上的技术应用问题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人才★■◆■★★。

  技能精专是高技能人才的必备“气质”,在大国重器中解决关键问题,彰显高超的专业水准和精湛的技能水平★■◆★■。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不仅需要基础科学的拔尖人才,也需要成果转化的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在解决一些关键技术技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在破解我国“有原料没材料、会设计不能造■■■◆”难题中发挥着关键核心作用。

  随着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5G、物联网、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以操作为主的低端技能在逐渐减少■■◆,而以心智技能为主的高端技能的需求不断增多。未来★■■◆■,程序化的工作将逐渐被机器人取代★■★,无人工厂和少人工厂逐渐增多,人才培养越来越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作为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产后的营销服务端,即向现代服务业转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近期,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明确了分级推进、各级共进,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同时提出◆◆“把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体安排统筹考虑,支持各地将急需紧缺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引进目录”“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质扩面行动”“健全‘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职业院校是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摇篮★◆■★,每年培养超过1000万名毕业生■★◆■★■。近年来,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70%以上的新增一线从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全国总工会最近4年评选出的4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中■★■■★,有32位毕业于职业院校。2022年评选出的30位中华技能大奖获奖者中◆■◆★★■,有18位毕业于职业院校。

  产业工人只要精益求精、潜心钻研★■,也能助力研发高精尖零部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如,航天科技特级技师徐立平、特种熔融焊接高级技师高凤林■■★、“蛟龙★★◆★”号上的“两丝★■★■◆★”钳工顾秋亮■◆◆、中国兵器首席技师周建民、国产大飞机的首席钳工胡双钱等◆■■★★,他们想人所未想★◆■,做人所未做★◆★★,以娴熟的技艺攻克难关◆★■■◆★,在大国重器上作出了重大杰出贡献。

  可以看出,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是连接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最核心最基础的劳动要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程序化的工作由机器人完成,操作技能不断减少,心智技能不断增多,越来越多工作现场不确定■◆、复杂的问题需要大国工匠去解决。